数字时代的口笔译研究研讨会暨2021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年会成功召开

Issuing time:2021-06-24 15:37

2021年6月19日至20日,数字时代的口笔译研究研讨会暨 2021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年会(WITTA TTES)在西交利物浦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 WITTA TTES 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与企业的300多名师生及企业人士参会,译直播平台观看数达1.7万余人次。

开幕式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 Chris HARRIS 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汤蓓蓓博士、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理事长李德凤教授分别致辞。李教授在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的同时,肯定了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各项成绩,并期待研究会在未来继续推动翻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我国翻译技术教育添砖加瓦。开幕式上,WITTA秘书长陈科芳教授主持了WITTA TTES执委会换届工作,WITTA TTES秘书长张静副教授代表执委会作了三年任期工作汇报,WITTA理事长李德凤教授为研究会新一届执委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本次会议共举行主旨报告6场,平行论坛3场,圆桌论坛1场,“AI之夜”特别活动1场。6月19日上午,西交利物浦大学张霄军博士及四川师范大学张静副教授、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钦、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火山翻译团队产品经理刘坚、布里斯托大学高级讲师张晓春分别以“数字时代下的翻译职业”、“D 时代,新翻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电影译制与推广”、“机器翻译技术在多媒体视频、直播等领域的应用和实践”、“视频游戏本地化与易用性”等为题,围绕翻译技术、翻译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游戏本地化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主题,分享了学界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参会嘉宾展开深入探讨。

6月19日下午,英国英国杜伦大学郑冰寒博士、西班牙国立马拉加大学Gloria Corpas PASTOR 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韩林涛、Televic公司Dirk VERBEKE、译牛科技首席运营官王海波等分别做了题为“远程交替传译中的笔译:一项以基于眼动追踪和笔记追踪数据的认知研究”、“超越想象:当今时代的口译及技术”、“面向口笔译员的编程教学”、“混合环境下的同步及异步口笔译教学与评估”、“远程口译的技术与发展”的报告,就口笔译技术、远程同传的实现方式、混合环境下的口译教学等内容分享了各自看法。

6月20日上午,中科院自动化所宗成庆研究员、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显耀教授、渥太华大学王鹏教授、腾讯AI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黄国平博士,语智云帆、商鹊网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魏勇鹏分别以“目标导向的智能机器翻译”、“英语翻译与非翻译英语写作的异同及语言变异分析的语料库统计模型”、“翻译课堂中的机器学习和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的另一种途径:交互式翻译”和“人机结合翻译中机器翻译质量评测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为题,围绕机器翻译发展历程、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教育中的人机交互、交互式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测评等话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享。

此外,本次会议的圆桌论坛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副教授、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何恩培先生、西交利物浦大学王惠博士、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何钦先生、上海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杨颖波先生等就“数字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AI之夜”活动则聚焦人工智能与技术传播,邀请Dakota 集团的Brian BUEHLING 博士、北卡莱罗纳的Huiling DING教授、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 的沈宏博士分别就“2021年技术传播领域的人工智能趋势”、“技术传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技能、能力和市场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行业创新”分享各自看法。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应用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翻译专业口笔译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增长,正在引领“AI+”教育在全球的新发展。智能翻译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结构和翻译教育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才的翻译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数字人文主义、连接主义、智能主义等与翻译出现更多的碰撞和融合,数字化时代加强翻译技术教育和研究已是大势所趋。

本次会上,专家学者聚焦全新的数字时代下翻译实践的新模式,以期为口笔译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方法和智力支撑,在共同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的同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口笔译人才,促进国内口笔译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展望未来,我们将推动构建翻译生态,将翻译教育放置于语言服务生态大环境之中,促进翻译技术与翻译教育的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翻译教育和研究进入协同创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