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南农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Issuing time:2018-07-24 09:52Source: 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Link:https://mp.weixin.qq.com/s/UKfE36rpEhnAsq-mErtvZA

2018年7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名单。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研函﹝2018﹞3号)要求,在单位申报、高校推荐的基础上,经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查、社会公示、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审定等程序,确定了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307个。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申报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立项建设,为南京农业大学此次获批的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中唯一的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也是此次全省获批的18个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之一


1.jpg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开始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得益于双方在过去两年中打下的坚实合作共赢基础。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锻炼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培养过程中,一直秉持培养实践型、应用型高端翻译人才的理念,为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2016年秋季学期,在王银泉教授的指导下,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杨苗苗、刘娜娜、郭静等六人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实习工作。实习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协助纪念馆进行资料整理、讲解接待和史料翻译等。第二阶段为参与第三个国家公祭日的接待工作。


2.jpg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公祭日第二天,王银泉教授与在纪念馆实习的研究生李艳茹(左四)、景文佳(右二)、杨慧梅(右一)陪同外国友人合影


在实习的第一阶段,六位研究生分为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在保管研究处、网络宣传处、公众接待服务处三个部门工作。其中,李艳茹、杨慧梅同学在保管研究处史料保管科整理了包括孙国田先生向纪念馆捐赠的文字资料,《大地作证》、书籍报刊、往来信件及对慰安妇、劳工、抗联老兵、日本遗孤等的采访资料,共整理1,183份资料,50,768字。她们还翻译了临时展览《还人民一片净土——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纪实展》所需的化学战素材,包括美国步兵手册《化学战防御》、化学战操作手册、美国化工学院档案等资料,翻译资料达23000余字。


景文佳与郭静同学在公众服务处的讲解接待岗位,主要负责纪念馆史料陈列厅讲解词的翻译、修改以及外事接待工作,同时对纪念馆的公共标识英译展开调查,将存在翻译错误的38处公示语标识一一收集整理并提出改正译文提交至纪念馆有关部门,推动完善纪念馆公共标识语译文整改工作。


2016年11月23日至2016年12月16日,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全程参与了2016年国家公祭日的准备与接待工作。此次国家公祭日活动首次邀请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南京救助保护大量难民并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欧美人士的后裔参加公祭活动,他们包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夫妇等一共6个家庭共计18人。


在公祭活动准备前期,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参与了包括接待方案制定、活动日程表拟定、会晤手册翻译、外籍友人信息采集并与其对接沟通等事项。活动期间,他们分头全程陪同各自负责接待陪同的外籍友人家庭,参与了“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和《南京不会忘记》新书发布会,同时协助江苏电视台对外籍人士进行采访。


在国家公祭日当天,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全程陪同这些外籍友人参加活动,在低温阴雨的天气条件下,坚持同外籍友人一起参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烛光祭活动,为大屠杀遇难同胞亡灵祈福,全程陪同外籍友人参观拉贝故居。


3.jpg

2016年12月13日,实习研究生景文佳(后右一)、李艳茹(后右四)和杨慧梅(后右六)陪同外国友人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


此次实习乃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及其实习模式创新探索的一次大胆尝试,旨在让MTI研究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提高自身翻译水平与能力,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6位学位研究生圆满完成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实习工作,堪称是社会实践与爱国主义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2017年3月4日,纪念馆公众服务处接待科获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之际,《南京日报》发表了《用专业贴心服务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真相》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专门一节对南农外语学院在纪念馆的6位实习研究生的工作进行了表扬。


4.jpg


2017年秋季学期,南农外国语学院再次派遣5位MTI研究生陈凯、盛方圆、王正阳、祁丹、诸侯绮慧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习。和上一年度的实习研究生一样,陈凯等同学再次以优秀的服务,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做好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实习单位领导给他们的每一个任务,以饱满的精神和激情应对工作中出现的一切困难,参与了纪念馆的大量工作与活动,比如陈凯和祁丹同学主要实习活动包括负责纪念馆的公示语标牌的翻译和校对;翻译相关的文件,比如,涉外合同翻译;参与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参与筹备文创产品展;参与纪念馆每天的巡馆工作。王正阳同学参与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的公益组织——“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接待数千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在校学生的翻译服务。2017年11月28日至29日,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墨西哥等18个国家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以及国内外人权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近百人汇聚一堂,围绕“历史·和平·人权”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盛方圆、王正阳、诸侯绮慧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会议之后的参观活动和晚宴的辅助翻译服务,如诸侯绮慧同学负责陪同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博物馆馆长萨拉·索匹克以及捷克利迪策屠杀纪念馆副馆长赫德洛娃·卢伯米娅。5位实习研究生尤其是全程参与了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准备与接待工作,分别负责陪同当年参与救援难民的国际友人的后代及其他国际友人,如诸侯绮慧同学负责陪同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馆长彼得·采温斯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获得了纪念馆方面的一致好评,被评为2017年紫金草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队。


5.jpg

实习研究生盛方圆、王正阳、诸侯绮慧为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嘉宾的参观活动等提供了翻译服务


6.jpg

2017年12月13日,5位实习研究生还陪同指导老师王银泉教授出席了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左一陈凯,左二王正阳,左三盛方圆,右一诸侯绮慧,右二祁丹


南农外语学院MTI研究生圆满完成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实习工作,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家国情怀、志愿者精神的感染熏陶,让研究生在锻炼翻译能力、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建立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恶补了历史知识,参与实习的同学在实习总结中全方位总结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如祁丹同学说:学习知识不是最厉害的,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才更加的有意义。如诸侯绮慧同学总结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修养和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律,拥有快速、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译员还要有良好的语音基本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基础,敏锐的听力,超常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以及广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这是口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名译员的综合语言和知识水平的反映。另外还需要有非凡的记忆力。首先,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可能有机会查阅词典和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因此,译员必须记住大量的词汇(包括专业词汇)、成语、典故和缩略词等。其次,译员要把讲话人所讲的内容准确详尽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也必须有相当好的记忆力。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必须要做到口齿要清楚,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译员光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常常有译员因缺乏主题知识或百科知识而出现“卡壳”的现象。译员的接触面很广,接待的对象在职业、年龄、身份、阶层、志趣、爱好、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各种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掌握丰富全面的百科知识,例如专业常识、社会常识、法规政策常识、国际常识以及背景知识、国情地情、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等百科知识,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并熟悉各行各业,努力做一个“杂家”或“万事通”,确保高质量完成翻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这两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凸显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国际性、前瞻性的目光,拓宽了人才培养思路,开阔了培养视野,为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打造了一张具有鲜明特色和非凡意义的特殊名片,打出了南农的学术声誉和社会服务品牌。


7.jpg

美籍华人张纯如的英文版《南京大屠杀》为西方社会首次揭示南京大屠杀史实真相的图书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开始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还得益于王银泉教授近年来为纪念馆完成的大量翻译任务打造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所奠定的基础。近两年来,王银泉先后完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赴法国冈城和美国洛杉矶史实展文字翻译及审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品文字说明和新馆语音导览词翻译审定、专题图书《烙印,南京1937》翻译审定、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十集电视片字幕英译审定、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词英译以及中美合拍记录电视剧《南京之殇》(The Scars of Nanking)台词翻译,该片于今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大奖“艾美奖”的最佳摄影奖。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程致函南京农业大学,对王银泉完成的翻译任务所体现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服务价值给予表扬。

8.jpg

80.jpg

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直致力于从第三方视角、用国际化叙事讲述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工作就是一座桥梁。“如果因为自己的翻译贡献,能够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这段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时期的了解,那自己的努力便有了价值。”王银泉如是说。


9.jpg

2016年10月26日, 《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在法国诺曼底冈城和平纪念馆开展


10.jpg

2017年11月24日,《人类的浩劫:1937年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在美国洛杉矶和平与博爱纪念堂开展


11.jpg

2018年6月5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开展


12.jpg

2018年6月11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记忆》史实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斯摩霍夫国家大厦开展


13.jpg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界面


14.jpg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公众号二维码


王银泉完成的上述重量级史料、展览和电视片的翻译及审定,乃是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翻译行为和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将主权国家以国家名义为实现自利的战略目标而自发实施的自主性翻译实践定义为“国家翻译实践”。所谓“国家翻译实践”,指的是国家形象意识、文化主权意识、语言政策意识即国家意志的体现,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王银泉教授近年来所做的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及海外图片展览和影视剧台词的翻译,就很好地推动了南京大屠杀历史成为世界记忆,并诠释了学问之道的经世致用价值。就南京大屠杀史实而言,日本右翼势力拒不承认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对于如此荒谬绝伦的行为,对于如此系到国格、民族尊严和家国情怀的大是大非问题,每个外语人翻译人都更有条件去通过参与“国家翻译实践”,用国际化语言讲述这段历史真相,使得这段历史成为世界记忆,为推动人类正义与和平事业做出贡献!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这里开始!


因纪念馆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层面的特殊地位,此次获批校馆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意义非凡,必将为促进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档升级,同时通过翻译服务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真相。在过去两年中,王银泉已在研究生的一门翻译课程中融入了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学生们原本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为了翻译的质量恶补了大量历史知识,实质是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历史的抵赖和否认,同时锻炼了翻译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15.jpg

2017年12月13日,王银泉参加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期间与当年参与救援难民的部分外国友人的后人合影


16.jpg

2018年4月27日,王银泉完成台词翻译的《南京之殇》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摄影奖


【链接】

关于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28案,屠杀人数19万;零散屠杀858案,死亡人数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17.jpg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8.jpg

2015年10月9日, 《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点击观看《南京之殇》